《中朝关系的起伏和东北亚关系的未来》

陆地 孙延凤
2020-05-01
来源:周边传播研究网


朝鲜半岛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东西方对垒的最后一条分界线。这里的风吹草动都牵引着中美俄日四个大国的视线和神经。近年来,朝鲜半岛局势起伏不定,甚至几度达到了战争的边缘,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半岛局势动荡不安的最大因素就是朝核问题。中朝近几年双边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核长”而“和消”, “核消”而“和长”。但是,朝鲜半岛实际上的局势要比表面上复杂得多。可以说,朝鲜半岛当年是美苏冷战的前沿,今天是中美角力的暗场。因此,如何根据半岛局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积极构建周边战略的大目标下处理好中朝双边关系,不仅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周边环境,也有利于半岛局势的和平稳定。


一、朝鲜半岛上的“小男孩”

“小男孩”在本文有两个意思:

一是代指核武器,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的首枚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Little Boy,另一枚扔在长崎的原子弹叫“胖子”,但远没有“小男孩”有名)。

二是指朝鲜年轻的领导人金正恩,因为他以不到28岁的年纪于2011年底接掌了朝鲜的最高领导权。

随着卡扎菲政权和萨达姆政权的相继倒台,世界很多与美国不太对眼的中小国家都产生了拥核自保的想法。朝鲜只是其中之一。可是,核武器虽然厉害,但是,科技含量高,研发和维护成本高,科技和经济实力一般的国家根本玩不起。而且即使玩得起,也要顶着国际制裁特别是联合国合法拥有核武器的“五常”的巨大压力。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以色列是20世纪结束之前三个“违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背后各有大国支持,但至今仍然没有被合法接纳进国际“核俱乐部”。至于朝鲜,背靠中俄两棵大树,本来不需要什么核武器也没谁敢打他的主意,且由于长期的封闭和美日韩多年的制裁,经济实力就是中国一个经济强县的水平。但是,不知出于何等考虑,朝鲜竟然坚定地走上了独立研发核武器的道路,并在2003年1月10日退出了早在1985年就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3年至2017年间,也就是金正恩掌权后的五六年间,朝鲜共举行了五次被证实的核试验,其中,2016年至2017年进行了三次核试验。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朝鲜军事上的“小男孩”终于研发成功了,朝鲜政治上的“小男孩”也在朝鲜和国际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高大”形象,以至于他的一举一动比韩国总统和日本首相还要引世人瞩目。但是,朝鲜半岛从此也进入了多事之秋,甚至一度达到了战争的边缘。

(一)“小男孩”带来的剑拔弩张

为遏制朝鲜的核武器开发计划,2016年3月和11月,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了2270号和2321号决议,对朝鲜实行了一系列严厉的制裁。出于维护东北亚乃至世界和平的目的,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和发射卫星作出必要和适当的反应,目的就是阻止朝鲜在开发核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尽快将朝核问题重新拉回“六国会谈”和平解决问题的轨道。但是,联合国的制裁没能将半岛局势推向缓和,反而不断刺激着朝鲜的风险决策,使其更加坚定地执行拥核自保和“先军政治”的战略。从实战的角度来看,和联合国“五常”的核武器相比,朝鲜核武器的研发或研发的核武器基本上属于“核玩具”的水平。但是,就是这个“核玩具”却“烧香引出了鬼”。2016年至2017年两年间,美国以应对朝鲜核武器威胁为借口,开始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由于该系统抵近中国腹地,对中国威胁极大,打破了东北亚地区长久以来相对的战略平衡,中国强烈反对,结果中韩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韩国的企业也因为受到中国的抵制损失惨重,但是,韩国又抵抗不住美国的压力而不得不低调部署。朝鲜“小男孩”引来中日韩俄的不满,造成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中国对朝鲜“私下”开发核武器的不满和支持联合国制裁决议又引来朝鲜的不快,“鲜血凝成的友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小男孩”引来美国“萨德”入韩,又给中国乃至俄罗斯的安全和半岛和平进程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损害了中韩本来良好的政经关系;美韩针对朝鲜核试验举行的大规模联合军演,又反过来加剧了朝鲜半岛剑拔弩张的局势。因此,完全可以说,半岛局势紧张的根源来自于“小男孩”,缓和也得靠“小男孩”。

(二)互访带来的缓和乍现

2018年,朝美关系、朝中关系、朝韩关系、中韩关系以及朝鲜国内政治经济状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又重回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这一年,或许是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之后朝鲜半岛形势最为稳定、融洽的一年。首先,金正恩在上台7年以后实现首次访华,并且在2018年3月至6月期间连续3次访华,让微妙的中朝关系重回正轨;其次,2018年4月至9月间的3次“文金会”(文在演与金正恩会晤),让同文同种的朝韩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第三,2018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金特会”(金正恩和特朗普会晤)和4月至10月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4次访朝,实现了冷战以来朝美首脑的首次直接会谈。这一系列的政治互动表明,半岛局势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缓和,朝核问题和半岛地区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三)谈而无果后的紧张再启

在多方积极的努力下,2018年9月6日,金正恩承诺实现半岛无核化。朝鲜宣布暂停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废弃北部核试验场,并要求美方改变对朝敌视政策,逐步解除对朝制裁。2019年2月27日,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河内举行。金正恩坐了60多个小时的火车满怀希望地去与特朗普“约会”,谁知特朗普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只是以会见金正恩为幌子去拉越南一起反华的,所以,和金正恩的会晤就是一场演给世界新闻界看的“真人秀”,压根儿就没打算取得什么进展或结果。结果未出所料,美国在谈判桌上从始至终不接受朝鲜主张的“行动对行动”的合理要求,而是强硬坚持“先无核化后补偿”的立场。而根据美国特别是特朗普的一贯表现以及乌克兰的前车之鉴,所谓“后补偿”完全是不靠谱不能信的骗人把戏。面对特朗普的毫无诚意和心不在焉,金正恩气得连饭都不愿和特朗普一起吃了,各自打道回府。这次会谈以后,朝方对特朗普的“老奸巨猾”有了深刻的认识,对美方的幻想也清醒了很多。2019年6月底,金正恩又耐着性子配合访问韩国的特朗普在板门店进行了一场心血来潮式的30分钟“站谈”,并再次提醒美国尽快采取实质性行动,但美国始终无动于衷。2019年10月5日,朝美双方在僵持98天后,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外举行了一轮工作磋商,但很快就不欢而散,因为美国只对朝鲜提出各种要求,自己却什么都不做,甚至连像样的承诺都没有。之后,双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指责,火药味也越来越浓,朝鲜对美态度又趋强硬,甚至将2019年底设定为美国拿出对话新方案的“最后期限”。但是,2019年很快过去了,一切如常。朝方似乎明白,美国并未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对手,更没有当成平等的伙伴,倘若自身没有坚实的力量做后盾,就不可能在谈判桌上争取到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利益。因此,2019年2月底的河内“金特会”无果而终后,朝鲜自5月开始,又先后13次向日本海发射短程弹道导弹和其他飞行器,其中包括以低高度飞行并在下落前变为不规则轨道的导弹。据新华社2020年3月9日报道,不甘寂寞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在5月之前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再次会面,以推动半岛“实现永久无核化”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个“会面”基本无望了,因为特朗普已经被美国的百万新冠肺炎病人闹得焦头烂额,即便没有忘记,也没有时间脱身了。而金正恩也刚刚做过一场手术,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过,与其没有诚意和成果的会面,还不如各自在家深思和反思这世界为什么这么混乱。


二、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历史文化与经济联系密切,历来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东部屏障。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虽然也经历了一些磕磕碰碰,但大体上还是紧密的盟邦关系。1992年建交后,中国和韩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一直处于上升期。但是,朝鲜核问题出现并引来美国“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入住韩国以后,中朝关系、中韩关系都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和波折。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出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为复杂的变化,美国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2]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外交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和发展,并随时做出相应的周边战略调整。

(一)半岛局势变化对中国内周边的影响

内周边是周边传播理论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一个机构、部落或者国家靠近边界的、与边界外侧部分相似相称的内部边缘。[3]中国东北的吉林和辽宁均与朝鲜搭界,属于中国的内周边,朝鲜则属于中国东北的外周边。周边传播理论认为,任何信息或能量的传播都遵循由原点向周边、由中心到边缘、由近及远扩散的规律。在此理论视域下,作为朝鲜唯一的外周边,朝鲜半岛政局的变化会首先对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产生影响。

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国家安全的影响。朝鲜紧邻中国,地域狭小,经济萎缩,实在没有发展核武器的必要。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周边的中俄是两个实力雄厚的世界级核大国,又是朝鲜的传统盟友,有足够的能力保卫朝鲜。从实战的角度来说,朝鲜的核武器不可能用来对付同文同种的韩国同胞,对付万里之外的美国实在是鞭长莫及。日本自知在朝鲜和韩国眼里从来都不是“好人”,所以很少刺激这两个国家,似乎也没有对其核打击的必要。而且,朝鲜即使想打击,日本和美国完备的导弹防御系统也会让其无用武之地。所以,综合来看,朝鲜开发的核武器只能起到一种“自我安慰”的作用,想作“谈判筹码”的愿望很难实现。也正因此,除了韩国和日本有点发怵外,美国根本不会把朝鲜开发的那些初级阶段的“核武器”放在眼里。这也是特朗普谈笑风生、从容以对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硬要说朝鲜开发核武器对谁实际威胁最大,那只能是中国。为什么呢?中国不是因为担心朝鲜会对自己使用核武器,而是担心朝鲜的核试验场离中国太近,每次实验都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震感”和微量核辐射,造成居民恐慌。而且,万一实验失败、维护不善发生核泄漏事故,或者遭到美国定点清除发生爆炸,则会对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甚至殃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如果因为朝鲜拥有了核武器,造成韩国、日本等国也寻求发展核武器以图自保,则会造成东亚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同时,也会给美国更多的借口干涉东北亚局势,增加在东亚的军事存在,进而恶化朝鲜半岛的局势和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因此,朝鲜发展核武器不符合我国的安全利益和周边战略,中国必须反对,并积极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二是国际关系的影响。朝鲜拥核自保的强硬战略,不但遭到周边所有国家的反对,也招来了联合国安理会两次决议的严厉制裁。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不扩散条约》签约国,自然必须支持且严格执行安理会对朝鲜所作的制裁决议,否则,就会受到国际社会道义上的谴责。可是如果支持且严格履行联合国制裁协议,又必然会伤害对我国经济依赖严重的朝鲜,进而导致朝鲜对中国的大不满。因此,朝鲜研制核武器实际上等于给中国出了一个大难题:支持朝鲜,会遭到国际谴责;制裁朝鲜,等于制裁盟友,又会招来朝鲜的怨恨。这也前几年两国官方和民间舆论场氛围日益恶化的根本原因,中朝关系甚至在2017年前后一度濒于破裂。而中朝关系一旦生变,美国就可能趁虚而入;或者,美国对朝鲜核武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引爆半岛战争;这两者都会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三是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朝鲜基本采取对外不开放和对内先军政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公民消费能力很低,中国对朝鲜贸易额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上,最高年份贸易额都没有超过十亿美元。随着前几年两国关系的紧张和联合国决议的制裁,2018年,中朝贸易额跌至近年来的谷底,只有象征性的2亿多美元,同比下降51.2%,其中中国出口同比下降31.7%,中国进口同比下降87.7%。(如图1)中国对朝鲜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在2018年降为0,承包工程人员也为0。这意味着中朝经济合作已处于停滞状态。(如图2和图3)中国对朝鲜承包工程停滞,对朝鲜经济建设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内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朝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的份额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对东北地区的实际影响和心理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东北地区的投资和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当然,朝鲜经济因此受到的影响比中国要大得多,特别是对华矿产输出和劳务输出方面。


   图1.2014年-2019年中朝进出口总额(万美元)(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海关总署


图2.2014年-2018年中国对朝鲜经济合作情况(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图3.2014年-2018年中国对朝鲜经济合作情况(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2019年,中朝政治关系恢复,中朝经贸立即明显升温,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4.8%,其中,出口朝鲜总额同比增长16.1%。(参见图4)


(数据来自国家海关总署)

图4.2014年-2019年中国同朝鲜进出口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减走势图(%)


(二)中国外周边战略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构建与推动

周边传播理论中的外周边,就是指一个机构、部落或者国家边界外侧的、与内周边部分相似相对的外部边缘。[5]东北亚的朝鲜、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都是中国的外周边。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出现了将周边视作中国崛起的依托地带的外交观念和战略布局[4]。这和周边传播理论“以周为基”“以边为锋”的宗旨不谋而合。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构想以后,把东南、西南和西北作为三个战略重点方向经营。从发展均衡的角度来看,东北是一个战略空白,如果不能把东北亚地区纳入广义的“一带一路”的范畴,则振兴东北的战略很难实现。因此,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日韩自贸区”就成为“北方丝绸之路”的两大支柱。(如图4)但是,无论是中国内周边的发展,还是中国外周边的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就是影响中国外周边战略实现与否的最大变量。


图5.“一带一路”路线图


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并提出了“东北亚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的构想[6]。这是基于“一带一路”取得重大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重大战略构想。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朝鲜,进一步夯实了中朝两国的特殊关系。韩国方面,在文在寅总统的领导下,对朝关系逐渐变暖;对华关系也逐步走出“萨德”的阴影,走向新的阶段。但是,韩国对日关系和对美关系相继陷入紧张状态,独立自主的外交倾向越来越明显。蒙古方面,哈勒特马·巴特图勒嘎2017年当选总统后,两国关系也逐渐升温,2020年2月27日还特意来华访问,并赠送了3万只羊,以表达对中国抗疫的特殊支持。而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由于抗疫期间真诚的相互支持,使得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关系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融洽”。综上分析,中国目前与东北亚其他五个国家分别处于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特别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协调发展和双边与多边合作。中国应当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放眼未来,求同存异,迅速推进东北亚经济的一体化和东北亚区域市场的一体化。   

此外,在朝鲜半岛局势转变进程中,中俄战略协作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7年7月4日,中俄两国发布了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强调可能引发武装冲突的风险,而且双方认为,要基于中方提出的“ 双暂停” 倡议、“双轨并行”思路,以及俄罗斯方面关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分步走设想的思路,用政治方式解决半岛问题[7]。2019年6月,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朝鲜之前,中俄又发布了新的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声明,其中提出了“政治解决”的完整思路,两国战略协作为维护半岛和平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三、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和东北亚关系展望

如果把朝鲜半岛比作一个棋盘的话,中美无疑是两个最主要的棋手。朝鲜和韩国虽然是“当事人”,但是,由于国小力薄,基本上处于可以“闹事”但是不能“成事”的角色。俄罗斯和日本则可以说是中美两个棋手的“啦啦队长”,使不上劲,甚至不想使劲,可进可退,角色超脱。前几年,朝鲜强行搞了几次核试验,很有点成就感,不但对中朝关系的伤害不太在乎,甚至有“甩了”中国这个“棋手”直接与美国“对弈”的想法。但是,朝鲜后来发现,经济上与中国“脱钩”后果严重,安全上离开中国完全没法保证。最重要的是,和特朗普“私奔”了两次以后,金正恩发现特朗普用情不专,心不在焉,甚至在和自己握手的时候,眼睛都是瞟着中国的,根本不拿他当回事儿。于是,“任性”几年后,朝鲜终于浪子回头,重新回到中朝友谊的“怀抱”,又再次找到了真正的安全感。中国也权当“小男孩”是个顽皮的哪吒,没有多计较。2018年3月到6月,金正恩连续三次访华,表明了中朝关系完全恢复了昔日的盟邦和信任水平。

而随着中朝友好关系的恢复和各方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期盼,中国目前在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大棋局上的主动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首先,中国可以在政治上影响朝鲜的决策,并继续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

其次,中国可以在经济上加大影响韩国的力度,并在政治和外交上继续支持文在寅总统与朝鲜和解的政策以及尽快摆脱美国控制、争取国家和民族完全独立的意愿,甚至可以给予韩国某种国家安全上的保证,减轻或解除其国家安全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和后顾之忧。

第三,中国和俄罗斯、日本、蒙古的关系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阶段,后三国共同的愿望是大力发展经济。当然,除了加大经济合作的力度外,中国与俄罗斯的国际战略合作、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往、中国和蒙古的特殊关系都可以深度发展。

第四,特朗普上台以后,奉行“美国优先”“利益至上”的外交理念,不但与中国的贸易战狼烟四起,与昔日的几乎所有盟友也都因为增收“保护费”的问题闹得面红耳赤。韩日与美国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隙缝。只要美国继续是特朗普执政,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就会继续加剧,日韩与中国的关系就会继续改善,中日韩自贸区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就会加快建成。朝鲜早晚也会加入东北亚经济的大市场、大循环。

第五,中国应该以大国的胸怀和姿态,积极鼓励南北朝鲜尽快实现民族和解,乐观南北和平统一;中国还应该在日本不继续挑衅的基础上,捐弃前嫌,与日本首先实现谅解、和解、和平相处,鼓励和支持日本脱离美国“控制”的想法和行动;中国还应当支持和鼓励韩国和日本和解,积极推动中日韩经贸一体化进程;至于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事涉敏感,中国应当慎重处理,不要轻易表态。

总之,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周边的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不能消极应对,任其发展,而是要尽快确定总的战略目标和路径,积极有所作为。总的战略目标就是:建设东北亚周边命运共同体,促政治“和”,推经济“合”,实现东亚市场一体化,以外促内,振兴东北。具体的路径就是,政治上把朝鲜作为抓手,经济和文化上把韩国和日本作为抓手,能源上把俄罗斯和蒙古作为抓手,各有侧重,分进合击,实现亚洲的事由亚洲人民做主。当然,作为外来最大的搅局者,美国不会坐视东北亚和解和平,合作发展。特朗普虽然不想“自费”当世界警察了,已经宣布要从阿富汗撤军、从中东脱身,在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一种“金盆洗手”的“收缩”姿态,但是,也同时已经宣布要把中国作为取代俄罗斯的世界头号对手。因此,在对待与中国利益和地缘相关的问题上,美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由于大幅度勒索高额“保护费”,日韩最近和美国关系不睦,两国国内都出现了撵走美国驻军的呼声。美国不“走”,就没有独立的亚洲,更没有独立的日韩;美国不“走”,中国周边难宁,中国东北经济更是难兴。






【参考文献】

[1]国际问题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本栏目特约评论员   李敦球.中朝关系为何能焕发生机[N]. 中国青年报.2019-01-09.

[2]李成日,钟飞腾.朝鲜半岛局势转变与中国东北亚战略新构想[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8-15[2020-03-16].

[3][5]陆地. 周边传播理论在“一带一路”中的应用[J]. 当代传播, 2017(05): 4-9+34.

[4]张蕴岭.中国的周边区域观回归与新秩序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1):5-25.

[6]习近平.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8-09-13.

[7]中国外交部和俄罗斯外交部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7-07-05.

[8]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19-06-21.

[9]习近平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互致贺电[N].人民日报,2019-10-07.

【社科基金】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系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数十项,发表周边传播、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论文350余篇,专著、编著、译著、诗著等22部;孙延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   娜

网站编辑:李怡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