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梦还是魇?》

陆地
2020-06-17
来源:周边传播研究网

本期主要内容:

一、 印度的梦和多动症

二、 印度的魇和软骨症

三、 中印关系的死结和活扣




最近一段时期,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冠病毒疫情虽然未见好转,但是,一些本来就不安分的国家又开始活动了,特别是在中国周边。其中,最新引人瞩目的就是印度与中国在加勒万河谷的军事对峙事件。

据媒体最新报道,6月16日下午4时许,中印军队在加勒万河谷发生了“肢体冲突”,结果是:印度军人当场死亡3人,当夜又有17名受伤者因为寒冷或未得到及时救治等原因死亡。中方伤亡人数不详,非官方渠道的信息是5人受伤。

这应该是中印两国自今年5月上旬在班公湖地区发生群殴(印方70余人受伤)以来乃至近年来多次边境冲突中较大的一次伤亡。很明显,这次印度又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至于是否善罢甘休,还难料定。印度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和这个地区和中国较量呢?不妨做个分析。



一、 印度的梦和多动症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印度是一个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既熟悉又陌生的奇特国度。说它近,是因为中印有2000多公里的边界接壤;说它远,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中国人眼中的“西天”,去过的人至今很少。说它熟悉,是因为古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中印交往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说它陌生,是因为两国之间不是高山雪原相隔,就是两国争议的敏感禁地,边民交往稀少,两国国民到对方国度旅游、工作或学习的人数量很少,与两个人口大国完全不相匹配。

印度的国情可以概括为“五多”:人口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多、政党多。

印度自古小邦林立,近现代逐渐形成10个大民族和一百多个小民族,总人口13.26亿人(2016年统计),仅次于我国。其中,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占印度总人口的46.3%,有大约1600种语言,其中55种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19种被定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80%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3.4%信奉伊斯兰教,2.3%信奉基督教,1.9%信奉锡克教,0.8信奉佛教,0.4%信奉耆那教。印度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但深受种族、宗教以及地方势力的影响。印度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1991年以后,有7个全国性政党,即:国大党(甘地派)、国大党(社会主义派)、人民党、印度人民党、民众党、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还有26个邦一级的政党,影响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卢固之乡党、泰米纳杜邦的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同盟(1972年成立)、旁遮普邦的阿卡利党(1920年成立)、阿萨姆邦的阿萨姆人民联盟等。轮流执政的主要是国大党和人民党(目前执政)。

自1947年8月脱离英国独立后,印度一直以英属印度的继承人自居,而且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是恢复英属印度的疆域,成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缅甸。因此,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从1947年开始,印度先后跟南亚周边最大的国家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大仗,1971年11月把孟加拉国生生从巴基斯坦肢解了出来,扶持了一个傀儡政府。当然,由于印度的老大做派和喜欢占小便宜,孟加拉国现在和印度的关系也很紧张。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强行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印度至今不许不丹和包括我国在内的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建交,以免不丹有“外遇”之心。1975年4月,印度如愿以偿吞并了觊觎已久的锡金。斯里兰卡是印度南边的岛国邻居,印度独立以后,曾试图与之一起组成大印度,但是被斯里兰卡拒绝。因为斯里兰卡虽然不大,且居民的主体僧伽罗人(70%)和泰米尔人(12%左右)主要来自印度半岛,但是,居民的70%信仰佛教,也从来没有被印度统治过,甚至一直对信仰不同的印度有所提防。斯里兰卡发生泰米尔猛虎组织叛乱以后,印度曾以10万大军介入斯里兰卡内战,但最后铩羽而归。因此,印度1990年从斯里兰卡撤军后,对斯里兰卡的野心虽然未变,但是,基本放弃了军事手段,而是改为积极渗透,暗地扶持斯里兰卡的亲印势力。就连东印度洋上一个只有9平方公里的小岛国马尔代夫,印度也没有放过。1965年独立未久,印度就威逼马尔代夫奉行“印度优先”政策:和域外大国发展密切关系、签署重要条约,需要先向印度通报;重要工程需先向印度咨询,印度能做的项目,优先给印度;安全需求先向印度提出;购买武器要先向印度采购;外国军队访问或者军舰停靠,要事先通报印度。这种赤裸裸的干涉别国内政也就印度能对邻国干得出来而且还振振有词。

至于北邻尼泊尔,印度一直想循锡金或不丹模式加以控制,屡屡施加经济断供和军事威胁等影响,但是,信奉佛教的尼泊尔巧于周旋,一直没有就范。2020年6月12日,由于印度人进入与尼泊尔争议地区赖着不走,与尼泊尔武警发生冲突,结果造成印度人1死5伤。据巴基斯坦国际新闻网6月16日的报道,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处表示,今年以来,印度违反停火协议1296次,已造成105位巴国平民死伤。也就是说,算上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常态化冲突,印度在这个6月份已同时和巴基斯坦、尼泊尔、中国三个邻国发生了武装冲突,并且都造成了人员丧亡。如果没有美国在后面撑腰,印度的莫迪政府这样四面树敌可以说非傻即疯了。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地看到,印度独立以后不但患上了“多梦症”,而且还患上了“多动症”。多梦无害他人,多动就可能让邻居们遭殃或自己遭殃了。总之,印度在南亚大陆的角色就像美国在全球的角色,其霸道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印度的魇和软骨症

上文说到,印度的“大国梦”从独立之日起就开始做了,主要梦想如下:统一印度次大陆或原英属印度地区;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特别是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和国际公认的核俱乐部成员之一;与中国平起平坐。

支撑印度“梦想”的支柱有四个:人口大国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红利;卫星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在世界居于前列;拥有两艘老掉牙的航母和一定数量的简装核武器,认为“莫予毒也”;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际主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关系良好,左右逢源。

客观上来说,任何国家都有“做梦”的权利,更何况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而且,印度认为的支撑“梦想”的上述四根支柱也基本存在。但是,这四根支柱只是实现印度梦的必要条件,还有许多充分条件呢。做一件事只想到有利条件是远远不够的,一个螺丝钉的松动或缺失就可能毁掉一架昂贵的航天飞机。那么,阻碍“印度梦”实现的不利条件主要有哪些呢?



一是印度的“梦想”近乎妄想。就目前来看,印度想一统南亚次大陆的霸主梦基本上是一厢情愿,不但周边大小国家会强烈抵抗,美国和中国也不会袖手旁观,任其为所欲为。因为这不符合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利益,更不符合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是印度离世界强国有还隔着好几条街。不错,印度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于世界前列,2019年印度以GDP2.85万亿美元排在了全球第五的位置,落后于美国21.43万亿(1/8)、中国14.36万亿(1/5)、日本5.08(56%)、德国3.85(74%),可是人均GDP不到2100美元(约中国的1/5),全球排名54。至于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卫星技术和核武技术,在国际上确实可以进入前十名的行列,但是,即便是这几个行业的技术也是排在美国和中国等国之后的,更何况,仅靠这几项技术是远远不能支撑一个强国的称号的。看看印度的公共基础设施就知道,印度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都是靠后的。强国靠的是综合国力。

三是国内的政局和社会如沙在盘。且不说印度的种姓制度、贫富分化、宗教冲突、民族矛盾和政党对立等常态不稳定因素不时引发骚乱,就是东北六邦的独立运动也像一个导火索时时可以点燃。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文化的原因,印度东北地区(靠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连接)的阿萨姆、曼尼普尔等7个邦与印度本土的语言风俗习惯差异很大,独立势力一直很活跃。为了防范他们与近在咫尺的中国发生“感情”,印度一直限制甚至禁止中国的企业或游客进入这些地区。

四是印度对美国而言只是工具不是朋友。印度经常沾沾自喜的就是和美国的关系很好。比如,美国对其在南亚的霸道从不谴责,对其违反联合国公约的核试验也没有谴责和制裁,经常卖其一些“先进武器”,经常邀请其参加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军演,经常在印中冲突或印巴冲突中偏向自己,没有像对中国那样经常施加经济制裁。凡此种种,印度都认为是美国“相中”他了。其实,这正是印度没有世界大国思维的表现。他压根儿没有想到,美国玩的是国际平衡的把戏,谁强打谁,支持或不支持谁,完全看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或全球战略。印巴冲突中,美国常常支持的是巴基斯坦而非印度;中印冲突中,美国当然支持印度,因为中国被美国视为全球霸权的障碍和对手。如果中国败下阵来,美国的下一个对手自然就是自以为强的印度。但是,可悲的是,印度被美国当作一个对付中国的石头还以为是重用。

五是印度在中印边界的扩张、对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霸凌会受到中国的强力狙击。印度由于在1962年的边境冲突中兵败如山倒,至今对中国一边心有余悸,一边羡慕嫉妒恨,一直伺机雪耻。这几年,日子稍微好过了点,就经常自言自语: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所以,印度时不时地在中印边境和领土争议地区滋点事,恶心一下中国。2017年的洞朗对峙事件和眼下的班公湖与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都是这种心理在作祟。但是,印度忘了,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靠手中的那点“万国牌”武器,如果印度现在想和中国一较高低,那简直是半夜挑灯上茅坑——找死(屎)的。

因此,无论是从国内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哪个方面进行比较,印度的“硬项”不硬,“软项”很软,外强中干。如果错估自身,误判形势,不守规矩,肆意寻衅,印度的“梦”很快就会变成“魇”的。梦和魇很相似,但心情大不同。到时候,惊叫或哭喊都没有用了。



三、中印关系的死结和活扣

中印关系历史悠久,虽然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不是太紧密,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平共处的。抗日战争时期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不结盟运动中,两国还曾相互支持。两国关系的破裂纯粹是因为印度领土扩张的胃口太大,总是想大小通吃。如果不是欺人太甚,中国在外交和经济极端困难的1962年是绝不会和印度交火的。尽管那次边界自卫战打赢了,但是,中国还是暂时失去了一部分领土。如今,中国和印度在两国边界的东中西段存在两个大的领土争议地区,即东段的藏南地区(9万多平方公里,印度实控)和阿克赛钦地区(三万多平方公,中国实控)。虽然经过了无数轮多级别的谈判,但是,这两块领土的争议至今没有解决的方案甚至迹象,而且几十年内也看不到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因为,涉及领土问题,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敢轻易退让,否则,对国内和历史无法交待。这是中印关系的死结之一。

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既有民族和宗教矛盾,又有领土争端,且短时间内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所以,印巴是公鸡对蜈蚣,见到就眼红,和好基本没戏。而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是世人共知的患难之交和“铁哥们”,历来是全天候、无条件相互支持,巴基斯坦甚至把与中国友好写进了宪法,所以,中巴之间会一直友好下去,谁也不会抛弃谁。而只要中巴友好,以印度的“小心眼”,他就不可能把中国或巴基斯坦作为好朋友。这是中印关系的死结之二。

由于美国已经把中国上升为取代俄罗斯的世界头号竞争对手,势必在自己全力以赴打压中国的同时,也会不遗余力地拉拢中国周边一切对中国“不满”的国家或地区群起而攻之。放眼亚太,只有印度的人口、经济总量和军事实力可以和中国相对匹配,而且印度与中国有难以解决的领土之争端,因此,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充分利用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和“嫉妒”,把印度拉上自己的贼船,一起围堵中国。而只要印度上了美国的贼船,那就不是贼也是贼了。这是中印关系的死结之三。

那么,中印关系就无解了吗?未必。最近,针对中印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事件,有个别专家(如郑永年先生)把中印关系抬升到仅次于中美关系的地步,甚至认为,为了避免印度倒向美国,中国必须善待印度。这是错误甚至危险的看法。毫无疑问,中印和则两利。但如果从国际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上来衡量,对中国来说,中美关系确实排在第一(综合价值),尽管美国反复虐待中国;排在第二毫无疑问是中俄关系(军事价值),排在第三的应该是中日关系或中欧关系(经济价值),排在第四的应该是中国和东盟的关系(经济和文化价值)。中印关系暂时只能排在第五位。

那么,如何搞好中印关系呢?这不取决于单方面的愿望。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在国际关系上,一厢情愿或笑脸常开是交不到任何朋友的,甚至会被鄙视。国际关系上可以成为朋友或盟友的方式有很多种:

文化习俗相同,天然就是朋友;

双方志同道合,心甘情愿作朋友;

经济互补,不得不做朋友;

一方向另一方输送经济利益,不能不做朋友;

盟约规定,有义务做朋友;

军事威慑,不敢不做朋友;

大打出手,不打不成朋友。

上述交友方式都是“活扣”,中印应该选择哪种呢?相反相成,运用排除法,恐怕只有一个选项了。


(作者系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本文系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科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系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数十项,发表周边传播、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论文350余篇,专著、编著、译著、诗著等22部。




责任编辑:刘    娜

网站编辑:李怡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