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和,周边安》

陆地
2018-10-27
来源:周边传播研究网



安倍今天上午走了。虽然连来带去不到48小时,但是,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中日都可以说收获满满(详见媒体报道)。这一点从安倍昨天会见中国领导人后连发的两条推特上就可见端倪。

安倍的推文称,中日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由竞争转为合作;作为邻国互不威胁;双方发展自由公平的贸易体制。双方在三原则基础上,就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起到建设性作用也达成了一致。安倍最后表示,“我认为这次访华开拓了中日关系的新时代”。



安倍此访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后再次访华,同时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重要节点。一个更重要的背景是两国都受到了来自美国的经济压力。

其实,若仅仅将中日接近视为外力威胁下抱团取暖的权宜之计,这次外交活动对两国的意义就被大大看轻了。中国古语早就明示:远亲不如近邻。中日一衣带水,种相似,文相近,字相通,虽然打过架,吵过嘴,但是,相安相通的时期毕竟更长,倘能相助相亲,对两国都是利好益多之事。可惜,两国这些年来在国际场合明争暗斗,处处较力,弄得两败俱伤,只有美国等在一旁摇着芭蕉扇子,看亚洲两个最强国家的笑话,窃喜渔利。



中日两国总理在短短五个月里实现互访,在政经领域达成广泛共识,对日本来说经济意义可能大于政治意义,对中国来说,则可能相反。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周边从来没有平静过。半岛核问题、中日之间的历史恩怨和领土领海之争、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中印领土纠纷等等,消耗了中国大部分外交资源和精力。假如中日能够真心和好,不仅仅是中日双方受益,还将带动朝鲜半岛局势趋缓,海峡两岸关系向善,促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早日成形,最终实现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的一体化。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一体化(或自贸区)一旦形成,南亚的印度则别无选择,只能加入,或者边缘化,与中国更无竞争筹码和力量。因此,中国的外交应当从"重美轻日"逐渐转变为"日美并重"甚至"先日后美"。两个邻居长期相互仇视,竞相取悦万里之外的异邦,不合常识,不合常态,不合常理。

当然,以日本的主人自居又擅长分而治之的美国是不会对中日友好乐观其成的。因为中日友好不但会大大改善中国周边安全和周边外交以及周边经济环境,而且会大大提升中国乃至亚洲在世界的影响力,彻底改变五百年来西方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威胁甚至颠覆美国的霸主地位。困难当然有,但目标更重要。只要中日两国领导人和政治家以及国民能够形成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共识,从猜疑转为信任,从对立转为合作,从争斗转为互助,千方百计地克服内在阻力和外在压力,相向努力,则一切皆有可能,甚至比预料的更好。






【作者介绍】作者陆地系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唐国俊

网站编辑:杜伊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