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的周边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
先是6月开始,香港发生了持续至今的"港独"暴乱;
7月,南海发生了越南海警因阻止中国在南沙万安滩油气勘探与中国海警的长时间对峙;
7月,美伊对峙之际,英伊又互扣邮轮;
7月,土耳其顶住美国压力,顺利引进俄国S400防空导弹系统;
8月,印度宣布取消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引发印巴持续冲突;
8月,美国新任防长首访亚太韩日澳新和蒙古五国,而7月,蒙古总统刚刚访问美国;
8月,美国军舰再次闯入中国南沙群岛领海,并多次穿越台湾海峡;
8月,美方再次宣布将提高对约5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8月,大陆宣布取消台湾自由行;
8月,日本和韩国相互把对方从贸易优惠的白名单中踢出;
8月,缅甸政府与毗邻中国的几支民地武装又生冲突;
8月,韩国政府决定废除签定不到三年的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并在与日本有争议的独岛举行大规模军演 ;
8月,韩国要求尽快收回26座驻韩美军基地,以示对美国偏向日本的不满,引起美国惊怒;
9月初,美国与东盟10国在中国南海举行军演;
9月初,美国和塔利班达成和平协议草案,美国在20周内撒出5千军队;
9月,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等等。
除了美国连串枪击案、英国脱欧一波三折、叙利亚战争和利比亚内战以及巴西亚马逊森林大火外, 上述发生在中国周边的热点事件几乎等同于世界上近期发生的所有重大新闻。
上述热点新闻有两大特点:一是紧邻中国周边,但是,除了取消台湾自由行和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没有一个是中国主动造成的,更是基本上对中国不利;二是多数与万里之外的美国相关或美国挑起。
这就给中国带来两大启示: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应当学会在国际和区域事务中主动出牌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应付;要学会趋利避害,借力打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应当向印度和土耳其甚至越南、蒙古学习。印度正是看到了中美全面贸易战、香港动乱和俄美在叙利亚明争暗战、打得不可开交以及英国脱欧成"脱皮"等世界强国自顾无暇的大好时机,果断向巴基斯坦出手,全面强化在克什米尔的政治与军事存在。结果,除了中国外,美欧俄还就没有对此有什么激烈反应,印度基本达到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目的。土耳其更是充分利用美俄的对立和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在进口俄制S400导弹防御系统和打击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两大问题上,拂了美国的"龙鳞",最后竟然也逼得老美不得不妥协。
其实,中国在周边外交和国际事务上可打的先手牌和可以借力使力的地方多的是。比如,在韩国与日美分别在经济与军事领域孤军苦战斗法之际,给韩国送点“温暖”,或有奇效;对与美国眉来眼去的越南和蒙古等紧邻"咳嗽"几声或敲打几下,以示警告。和伊朗乃至阿富汗的塔利班保持良好的“沟通”,必要时给点"人道主义"援助。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和军事联系,对印度的扩张行为和野心棒喝一下。对缅甸,全面保持对中央政府和各民地武装的沟通联系以及影响力。对特朗普这种"无厘头",也不要应节其节而舞,而要根据国家利益,果断取舍。有些话无须搭理;有些事,坚决反击。至于澳大利亚这种美国“跟班”,则不要太把它当回事,少进口或不进口其矿石或农牧产品,即足以让它理解什么叫"不自量力"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怕事者有事。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周边和国际形势下,中国应当摒弃国际事务的"犬儒主义",彻底改变"亲不沾,友不靠"的国际形象,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审时度势,积极作为。当为不为,贻患无穷。
【作者介绍】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杨 雪
网站编辑:杜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