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地方媒体周边传播的组合拳》

黄宇
2019-12-15
来源:周边传播研究网

【摘要】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也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广西广播电视台把握时代机遇,立足广西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天然优势,积极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与交流,持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造了一批以“亲诚惠容”为传播核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电外宣精品,为中国与东盟的往来提供了生动的媒体实践案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周边传播;广电交流;媒体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广西广播电视台(下称“广西台”)立足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不断加强同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媒体合作,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不断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广西台对外传播工作具有“开展早、基础好、往来多、布局广”等特点。与东盟各国国家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媒体机构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东盟各国驻华外交机构、各国政府部门建立起常态联系和沟通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筑了以对外广播、电视、杂志、 网络为主轴的全媒体传播架构,结合建立海上应急广播平台、设立驻外工作站、合拍纪录片与举办境外大型活动等方式,搭建起多渠道、多元化、立体化、本土化的对外传播体系,开创了广西对外传播新格局。


一、努力打好周边传播组合拳

周边传播的载体、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广西台将自身实际同多年与东盟媒体的交流经验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周边传播的组合拳。以广播电视合作交流为核心,拓展相关产业链条,根据东盟各国国情与传播形态,精准配方,既遵循“一国一策”的原则,又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实现了周边传播效应的长期化。1.   与东盟各国主流媒体合办广播电视栏目、译制播出影视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广西台与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的国家电台联合开设《旅游资讯》、 《听歌学中文》、《美丽中国》、《美丽广西》等栏目,每年播出90小时广播节目;在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主流电视台开设《中国剧场》、《中国动漫》、《中国电视剧》、《多彩中国》等栏目,每年播出中国优秀影视剧、动漫和纪录片1100多集。广西台成立了东南亚多媒体译制中心,以严格的生产标准不断对东盟推出《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卫子夫》、《喜羊羊与灰太狼》、《小鲤鱼历险记》等数十部国产影视剧和动漫译制精品。2014年以来,广西台先后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老挝国家电视台、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越南之声数字电视台等设立译制工作站,直接推动国产影视剧在当地的译制与播出。 2.与东盟各国合拍纪录片,并在国家高访外交中发挥作用。 广西台与东盟各国开展多部纪录片合拍,配合领导人高访、两国建交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对象国国家级电视台实现播出。 联合五洲传播中心、老挝国家电视台、越南国家电视台分别制作了《光阴的故事》(老挝篇)、《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其中《光阴的故事》(老挝篇)得到了习近平主席与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的点赞。《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于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越 南期间,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被越共中央委员、越南国家电视台台长陈平明称为“2017年越中电视合作最感人的成果”。2018年7月19日,广西台和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家在青山绿水间——信任如树》在两国同步播出,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柬埔寨国家电视台给中宣部发来感谢信,对中方为拍摄该片所做出的卓越努力和宝贵合作“致以最崇高的敬意”。2019年4月24日,中越合拍的纪录片《方舟·东黑 冠长臂猿》在广西卫视、广西国际频道、越南国家电视 台第2频道同步播出,献礼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老、泰三国合拍的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澜湄花正开》于2019年第二届“澜湄周”开机,将于2019 年底中国—东盟外长会议期间在广西台和老挝国家电视台、泰国国家电视台同步播出。3. 与东盟各国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广电文化活动交流品牌。 广西台每年在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国举办“同唱友谊歌”中越歌曲演唱大赛、“澜湄双城记”、“中国(东盟)春节电视周”、“中国—东盟同唱友谊歌”歌会、“同一个月亮·共一片爱心”等跨国活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周边环境于我更加友好、有利。2019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广西台作为媒 体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活动。2019年5月,广西台积极参加国家广电总局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之“亚洲影视周”优秀电视节目展播活动、“视听中国·全球播映”活动。广西台与东盟各国媒体的合作 由此掀起了新高潮。由广西台译制的电视剧《红楼梦 (1987版)》、《结婚前规则》、《幸福的面条》等在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电视台播出。2019年8月,《红楼梦》缅甸语版在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主频道播出,引发了当地学界与观众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关注热潮。这些活动以音乐交流、电视节目展播和节庆联欢为载体,秉持“文化交流无国界”的理念,将中国元素、中国形象巧妙融入每次活动中,打造了一批在东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广西外宣品牌。4. 与越南合办双语杂志《荷花》,向越南人民介绍中国、推介广西依托对越传播的深厚基础,自2012年起,广西台与越南广宁传媒中心合办双语杂志《荷花》,开创中越两国媒体合作办刊的先河。这是我国唯一一本在越南发行的刊物,每年发行约10万册。2018年,《荷花》与越通社下属《越南画报》就交换稿件、联合采访、合办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2019年,《荷花》还推出了脸书(Facebook)官方账户,将平媒与网络相结合,吸引对象国年轻一代的关注,粉丝量增长迅速。5.外宣频率广西北部湾之声覆盖东盟国家,国际频道发挥电视对外传播功能,实现广电对外交流的叠加效应广播方面,广西北部湾之声2009年开播以来,面向 东南亚,使用普通话、广州话、英语、泰语、越南语 播音,每天播出17小时,还与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合作,联合开设《旅游资 讯》等一批广播栏目,在合作台固定栏目落地播出,每年播出外语节目4466小时(含重播)、华语节目3285小 时。北部湾之声与越南广宁广播电视台合办广宁台第二 频率(QNR2),每天播出节目4小时,每年播出约1456 小时,在中越边境和越南北部地区保持着较高的覆盖率 和收听率。电视方面,国际频道通过长城平台向全球播出,覆盖包括东盟在内的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近60万人可收看该频道。自2010年开播以来,不断向海外讲好中 国故事、传递广西声音、展示广西形象。国际频道精准研读国家与广西的各项外宣政策,加大对重大事件、议 题的海外传播力度。完成了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大庆系列报道活动在内的多场直播,以现在进行时 的方式对外报道广西发展新貌。由国际频道负责制作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宣传片《相约广西》译制成多语种版本,分别在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 寨、老挝和缅甸等国家级电视台播出。6.举办海上应急广播,为海上渔民作业提供服务 2015年12月,在北部湾海域的白胡礁上建设应急广播发射站点,开始日常转播广西北部湾之声,以越南语、英语交叉播报气象、海浪、潮汐、预警救援等应急 信息,为在北部湾海域作业的中越渔民及往来南中国海的中外商船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北部湾作为中国—东 盟海上联系的交通要道,在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中的作用 和地位日益凸显。开设海上应急广播,直接惠及北部湾海域日常作业的20多万渔民、1万多艘注册渔船,也响应了“共建海上新丝路”的倡议。


二、积极探索周边传播新模式

广西台深耕东盟多年,周边传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深刻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长期接触东盟不同类型媒体的我们,实际上也在深度参与全球媒体开放且激烈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 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强化传播的渠道、功能与效果,是大势所趋,也是现实命题。广西台在移动视听、电视栏目等方面进行探索,有意识地研发中外受众认可的传播产品和模式,做好“内外结合”的跨境跨国融媒体衔接。1. 与东盟各国媒体开展新媒体业务交流,打造好“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创新对东盟交流的模式在外交部“澜湄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由广西台对外传播中心实施的东盟记者新媒体培训计划即将展开。该计划将邀请东盟各国媒体同行来广西培训,让其了解媒体融合的产品形式,学习如何运用和利用新媒体丰富节目形态、提高收听率及收视率。这是广西台保持广播和电视交流的同时,主动开辟的第三条对外交流互学互鉴之路。2019年,广西台全新打造推出了“广西视听”移动客户端,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可以通过“广西视听”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广西台所有频率频道直播的实时内容, 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壮美广西,尽览天下风情。下一步,广西台将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新媒体合作,通过“广西视听将广西好声音、好故事直接传递至东盟各国用户,将东 盟各国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推介给全世界的用户。2. 通过电视栏目《民族文化》向世界展示各国传统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广西台于 2019年在广西卫视推出一档全新季播原创文化类电视栏目《民族文化》,国家广电总局《监管日报》发表专题评论文章《广西卫视〈民族文化〉在乡音乡情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对节目给予充分肯定。下一步 广西台打算以《民族文化》为平台,在对外弘扬中华 民族多彩文化的同时,也将东盟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 文化在节目中加以展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交流宗旨。


三、地方媒体的周边传播需要各方支持   

   陆地教授认为,周边传播的空间除了主权国家,还涵盖了其他信息接收的主客体对象。这一定义,契合了周边传播的渠道、途径、方法等灵活多变、不受物理边界限制的特点。这对传播实施主体的可持续影响力、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台承担的许多对外交流项目周期性强。为了保证交流合作持续有效地进行,外方也多次表达能够形成长期、稳固合作关系的愿望。因缺少中长期资金的跟进,广西台在应对周边外交的关键事件上、在重大对外活动的推进上,缺乏持久动力。要打破制约深化周边传播效果的短板,需要得到各方支持。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以媒体合作交流为纽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东盟国家的推广,是新时代赋予广西台的使命与责任。以往的成绩是前进的基础,在做好周边传播、服务好国家周边外交的道路上,广西台仍须砥砺前行,不断奋进。






【社科基金】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周边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ZDA288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系黄宇,广西广播电视台台长

【原文出处】原文刊登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年第1期,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娜 马月红

网站编辑:李怡波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