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新华社高级记者魏梦佳、新华社参编部高级记者于潜和李梓潇专程来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周边传播理论创新和中国理论创新环境与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约访了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教授。
陆地教授向新华社的三位记者介绍了周边传播理论12年一以贯之的创新历程以及在理论建设、平台建设和技术开发三个方面取得的成果。陆地教授说,周边传播理论研究团队以本土理论创新和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为使命,从概念到哲学基础再到理论主体,完全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媒介现实,12年磨一剑,理论、平台、技术三位一体创新,先后完成一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发表了180篇文章(其中直属周边传播理论重大课题的80余篇),成立了17个研究院(中心,还有3个研究院在筹建),举办12届周边传播论坛(到2025年11月底),创建两网一微一刊(周边传播英文网海外粉丝突破700万);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周边传播与监测技术(CMOSIS )可以实时监测中国周边13个国家、15种语言、295家媒体)。2024年1月,周边传播理论被评为“中国新闻传播学四大原创概念/理论”之一;2025年又被评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原创理论”之一;2025年5月,《周边传播概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文科原创理论教材培育项目”。采访前后持续了3个小时,陆地教授回答了三位记者关于中国传播学理论的环境与机制创新、中国传播学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学术刊物及论文的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问题。
文|董舒文、金培
编辑|董舒文